7月16日,2014年第一批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的中國傳統村落名單由住建部、文化部、國家文物局、財政部聯合公佈。在這批納入中央竹北房屋財政支持的327個傳統村落中,四川有包括攀枝花迤沙拉村等14個村落入選。
  然而在7月22日四川省舉辦的傳統村落暨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培訓班上,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髮展工作組秘書mSATA長李華東卻透露,雲南申報第三批傳統村落的數量是四川的十幾倍。這既有雲南的先天條件,更在於越來越多的四川傳統村落在經濟飛速發展中被蠶食。“保護四川傳統村落,形勢緊迫。”
  傳統村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,尤其很多村落擁有豐厚的文物積澱、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。在工業化、城鎮化的大背景下好房網,如何守住傳統村落的文化遺產,並讓文物保護同時惠及村落的發展?急需探索和思考。
  □吳曉鈴
  嚴峻現實
  傳記憶體統村落面臨消亡危險
  去年10月,國新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等情況新聞發佈會披露了一組數據:全國經調查上報的1200台東民宿0多個傳統村落僅占國家行政村的1.9%,自然村落的0.5%,其中有較高保護價值的村落已經不到5000個。
  這並非危言聳聽。相關調查數據表明,在2000年時,我國還擁有360萬個自然村,到了2010年,已減少到270萬個,7年間消失了約90萬個村莊。而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,頗具歷史、民族、地域文化和建築藝術研究價值的傳統村落,2004年總數為9707個,至2010年僅存5709個,平均每年遞減7.3%,每天消亡1.6個傳統村落。
  傳統村落為何需要保護?在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驥才看來,傳統村落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,蘊含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。“我們的農耕文明有幾千年的歷史,中國的歷史便是從村莊發展起來的。”但是有的傳統村落因為人走屋塌自然消亡,有的則在城鎮化進程中被拆除、被改建。最近幾年,傳統村落遭損壞的新聞屢見報端。
  保護路徑
 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
  事實上,四川同樣面臨傳統村落保護的尷尬。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有些地方的政府和村民對傳統村落保護重視不夠,缺乏傳統村落整體保護意識,也缺少保護管理的法律法規、保護管理機制和保護髮展規劃。在這種大背景下,有的老百姓毫不心疼地拆了老房蓋新房,政府也拆了老街建新街,傳統村落遭受破壞的狀況日益嚴峻。再加上管理薄弱、保護資金投入不足,導致基礎設施落後,生態環境未能改善,傳統村落空巢化現象進一步加劇。那些保留了豐富傳統資源、以活態方式承載著傳統文明的村落,仍在繼續消失。“加強對傳統村落的保護迫在眉睫,只有先保住、守住,不讓這些村落消失,才可能談發展。”
  作為多民族聚居地,四川有藏族、羌族、彞族等不少民族特色鮮明的傳統村落。如何引起重視並引導他們進行保護?2014年文化遺產日的主題“讓文化遺產活起來”,也許是路徑之一。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傳統村落的保護不僅僅是傳承文化遺產,歸根到底是在保護的基礎上讓當地居民受益,改善當地民生。而在這方面,四川的傳統村落桃坪羌寨、蘿蔔寨就提供了保護性發展的範本。”
  傳統村落桃坪羌寨,同時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併列入了《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》。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,桃坪羌寨受到嚴重破壞。在此後長達3年多的災後文物搶救保護工程中,整個村寨不僅以傳統工藝的方式新生,而當地民眾親身參與到“重建新家園”的工作,也使其對新家園有了嶄新的認識。現在,無論是桃坪羌寨還是蘿蔔寨,村民都知道他們居住的這片寨子既是文物保護單位,更是可以賺錢的珍貴旅游資源,必須珍惜。
  新的探索
  傳統村落和文物單位整體保護
  2014年5月,國家文物局公佈了首批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項目名單,四川古藺縣二郎鎮紅軍街和瀘縣方洞鎮屈氏莊園成為試點。據介紹,紅軍街和屈氏莊園既是中國傳統村落,同樣也是文物保護單位。如何利用這些文保單位的文化價值來推動傳統村落的保護和發展?省文物局組織了各方專家進行實地考察,並迅速拿出了方案。
  兩份方案,圍繞文保單位大做文章,將文物的展示和利用放到了重要位置。與此同時,村落的道路、消防,以及與文保單位的整體氛圍是否和諧等,都納入了保護範疇。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認為,傳統村落里的文物資源是最能為村落帶來收益的動力,只有充分發揮它們的資源和價值優勢,才能把文化傳承、生態保護、經濟發展、改善民生有機結合起來,實現傳統村落的整體保護和可持續保護。
  據介紹,在未來3年內,全國將有270處傳統村落納入整體保護利用項目,四川將有9個項目入選。專家呼籲:傳統村落的保護除了國家要加大財政投入,還得繼續提高地方政府的保護意識,避免無序和盲目建設,禁止大拆大建。只有先守住它們,才可能“留住鄉愁”。
  傳統村落 點擊】
  四川被國家納入傳統村落保護名單的共有62處,其中很多村落因為獨特的傳統文化、建築風格和聚落形式,被列入文物保護單位。它們的存在,讓傳統村落如同一座座露天的博物館。
  丹巴莫洛村
  丹巴古碉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分佈於全縣15個鄉鎮共562座碉樓建築,平面形制有四角、五角、八角、十三角和“日字形”,均為當地片石砌築而成。丹巴古碉群歷史悠久、工藝獨特、佈局合理、類型豐富,代表了古代藏族建築發展的最高水平,呈現精湛的傳統建築工藝和特色十足的藏族風情,成為高原聚落的立體文化景觀。
  汶川蘿蔔寨
  這是中國羌族聚居地之一,古老的村寨里連道路都屬於文保對象。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後,蘿蔔寨無論是羌寨建築群體還是居民生活方式,都得到有效保護和展示。在蘿蔔寨村頭,可俯瞰氣勢磅礴的岷江大峽谷,遠眺巍峨群山,整個村寨如迷宮般的建築風格,吸引著眾多游客。
  雅安上里五家村
  清代道光年間的四合院古建築群,至今保存完好,極具建築史學和審美藝術價值。建築既有京城官宦人家建築風格,又兼具川西民居特色。建築選址、用料考究,佈局科學合理。用銀杏、楠木等名貴木材,以戲曲、神話故事及獸、鳥、花、草等為題材的“鑲嵌雕藝術”堪稱民間工藝瑰寶。五家村還是唐朝以來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,至今仍保存著完好的紅軍文化、石橋文化和民居文化,其道光年間的雙節孝牌坊早已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。  (原標題:鄉愁記憶 傳統村落中文物保護引發的思考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x18excj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